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嘉宾,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欢聚在这里,与2016届全体毕业生一起,分享收获的喜悦,憧憬美好的未来。在这里,我代表学校党政及全体师生员工,向同学们表示最热烈的祝贺!
同学们,大学时光匆匆而过,对于一个始终在奋斗、始终在成长的青年学子来说,时间总是过得特别地快。今天,同学们学有所成,快乐成长,看到大家充满朝气和信心的脸庞,我不禁回想起38年前自己在成理校园度过的学生时代。
1978年3月,幸运的我搭上改革开放的列车,作为恢复高考后第一批大学生,来到了美丽的成都地质学院,也就是今天的成都理工大学。1978年3月18日,我校罗蛰潭教授参加了中共中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罗教授返校后,学校向全体师生传达邓小平同志在大会上作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论断,我国迎来了“科学的春天”,全校师生无不欢欣鼓舞。当时还是大一新生的我,非常振奋,激动万分。
38年过去了,今年5月30日,在全国2000多所高校中,我校被选为参加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的23所代表高校之一。1978年见证了第一个“科学的春天”的大一新生,成为了今天的成都理工大学校长,我非常荣幸地在又一个“科学的春天”里,参加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强调,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吹响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大会令人心潮澎湃,成理人在此次科技创新的浪潮中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此次参会的共有8名成理人,也就是从1978年到2016年,我们从1个到8个。参加会的人还有环保部副部长黄润秋,我校校友多吉、王成善、崔鹏3名院士作为两院院士代表,胡瑞忠、韩喜球、黄寰3名教授作为中国科协代表参加了会议。会期当中,在北京展览馆举办的国家“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还展示了我校黄润秋教授等完成的2014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成果,陈洪德教授等完成的2014年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成果,以及葛良全教授等参与863计划,打上“成理制造”印记的四种地学核仪器。说明,成都理工大学在我国的科技创新中占有一席之地。
38年过去了,在新中国第一个“科学的春天”里成长起来的成理学子,还有很多很多,例如,多吉院士,王成善院士,崔鹏院士,环保部副部长黄润秋,青海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胡昌升,原大庆石油管理局局长丁贵民,上市公司万里石集团董事长胡精沛,加拿大里贾纳大学地质系主任卿海若教授;还有优秀校友万大庆学长,1978年入校,当时他只有14岁,是少年入学,毕业以后出国读研究生,他的最大贡献就是在数学界大师Dwork教授还健在的时候,证明了Dwork猜想,他是世界的“数学大师”,这是理工的骄傲;我们的优秀校友里还有1978年考入学校的查涛学长,2011年诺贝尔奖获得者Sims教授在授奖典礼演讲词中两次提到与他的合作成果,查涛学长是全球排名第五的华裔经济学家。
临毕业之际,同学们迎来了又一个“科学的春天”。毕业典礼标志着你们具备了母校所培养的三种能力:获取知识和整合知识的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国际交流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具备了信念坚定、勇于担当的优秀品格。你们当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典型,其中有勇攀科技创新高峰,获得10项以上省级奖励,被保送至清华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的朱劲夫;有来自边远贫困地区,但不等不靠、自强不息,创办了2家公司,开设了29家教育培训机构的梁朝勇;有在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上夺得五千米、一万米桂冠的王雷……优秀的理工学子还有很多,在这里我就不一一列举了。同学们,你们游向大海都是龙,洒向天空都是星,从你们身上,我看到了理工人的精、气、神,始终保持一股朝气、一股闯劲、一股钻劲,既敢想敢干又科学务实,既登高望远又脚踏实地。“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我相信,在这个春天里,就在你们当中,一定会出现更多的科技大师、领军人才、尖子人才,一定会出现更多的政治家、科学家、企业家、艺术家,同学们一定会为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更大的贡献!
同学们,让我们扬起理想和信念的风帆,发动创新创业的强大引擎,向着世界科技强国不断前进,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前进,向着我们更加美好的未来不断前进!成都理工大学永远是你们的精神港湾,不管你们走到哪里,母校的心和同学们永远联结在一起!
最后,祝同学们鹏程万里,前程似锦!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