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6月26日,是2016年的6月26日,六六大顺啊!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向本学年获得博士学位的395位同学,向马上要从陈群校长手里接过博士学位证书的310位同学,表示热烈祝贺!向精心指导你们的导师们,向辛勤服务你们的员工们,尤其是,向一路陪伴支持你们的亲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华东师大的历史,好像与“6”这个数字有特殊缘分。1956年,学校的第一次党的代表大会,在这个礼堂召开。1966年和1976年,分别是一个全国高校无一幸免的特殊时期的开始和终结,不提也罢。在向人们介绍学校历史时我最乐意讲的,是接下去三个尾数为“6”的年份:1986年,华东师大成为全国首批建有研究生院的高校之一;1996年,华东师大进入“211大学”的行列;2006年,华东师大进入“985大学”的行列。
以上叙述按例推演,今年,2016年,学校应该又有一个重大事件,它标志着学校的一个重大进步,它会使2016年这个平凡年份,成为我们关于学校之记忆当中又一个明晃晃的亮点。
它会是哪一个事件呢?
1月,我校新建理科重点实验室大楼正式动工,加上2015年已经动工的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大楼,学校科技工作的“国家队”因此将有更好发展平台。
2月,我校成立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和法学院,希望能进一步促进相关学科的资源整合、布局优化和目标提升。
3月,我校与海法大学及闵行区政府和紫竹高新区联合成立转化科学与技术联合研究院,旨在培养中以两国具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科技人才。
4月,国际知名学术期刊Nature出版集团最新公布了全球2016自然指数排行榜,华东师大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17位,亚太地区高校第35位,全球高校第123位。
5月,上月刚刚在《NATURE MEDICINE》(自然医学)发表与本校及二军大合作者联合完成的重要论文的刘明耀教授,又与他的同事们一起在《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讯)在线发表一项最新成果。
6月,同事们校友们在微信里热传一个所谓“权威发布”:在基于四大国际知名排行榜的所谓“2016年中国大学终极综合排行榜”当中,华东师大位列20。
同学们,上面是我列出来的今年前六个月的重要校讯,当然还可以加上许多,比方说我校与中国科学院几个研究所在4月分别签署合作协议,联合举办物理学、化学和微电子专业菁英班;杨国荣教授两本著作的英译本在4月和5月由欧美知名出版社相继出版,等等。6月以后,今年我校还有什么重大“利好”发布,我还不知道;单就已经发布的上述事件而言,虽然它们都蛮重要的,但好像还不够重要;2016年对于学校历史的重要性,好像已经是与前面三个尾数为“6”的年份,难以媲美的了。
但我想,如果我们发挥一下想象,2016年还是有希望成为我校历史的一颗耀眼亮点的。如果我们大胆想象一下,2016年的重要性或许远在天边、近在眼前。那就是,到场和没有到场的395名同学,2016届的华东师大博士研究生,在今天完成博士学业、获得博士学位!
大家虽然鼓掌,但心里大概都在嘀咕:这话有点夸张吧!虽然我们今天将要领到的,是第一次由学校设计的毕业证书,但其他学校也是这样的啊。我们虽然取得了不错的科研成果,在SCI、SSCI、CSSCI来源期刊等共发表论文1335篇,其中包括陈丽君、荆常诚、余金生、江波、赵贤亮、贾永萍、赵翠翠等同学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美国化学会志》)、Angewandte Chemie-International Edition(《德国应用化学》)、《体育科学》、《心理学报》和《世界宗教研究》等高端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我们虽然对学校的科研贡献不少,像化学这样的学科之所以能在刚才提到的2016自然指数排名中位列全球高校63位,我们在导师们指导下与他们一起拼搏,功不可没,但毕竟,与往年相比,我们这一届的学生已经取得的成绩,与学长们的相比,算不得有跳跃性的进步啊。
是的,仅仅就各位在过去几年中所取得成就而言,大家今年在2016年完成学业,还没有给这个年份以特别耀眼的色彩。但我想讲的恰恰是,2016年还可以出于别的理由而显得特别重要,这个理由可以不是今年已经发生或将要发生的事件,而可以是今年以后将要发生的事情,可以是因为在你们完成学业以后所做的努力、所成就的事业……
说这番话,并不是随便给你们一顶纸糊高帽,而是想与同学们分享我自己近来的一个想法。
最近在好几个场合我都说,中国近代以来的发展,可以用毛泽东的三句话来表达:1940年,他讨论“中国向何处去?”;1949年,他宣布“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1956年,他表示“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
这三句话都很重要。但怎么个重要法呢?
如果新中国没有诞生,“中国向何处去”这个问题,我们至多是在理论上回答了,而不是在实践上解决了。
如果改革开放没有取得伟大成绩,“挨打”的问题解决了之后,“挨饿”的问题如果并没有很好解决,中国人就很难说是已经完全“站立起来了”。
同样,假如我们现在站到了本世纪中叶的位置上,假如我们在那里并没有看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第二个“一百年”的目标如期实现,那么,“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就依然还只是党和国家第一代领导人的一个美好愿望。
同样一件事,同样一句话,它的意义取决于由它引出的相关情况;情况不同,它有什么意义,它是否重要、如何重要,也就很不一样。同样一句话,放在不同的脉络中来看,它可以只是一个愿望,也可以同时还是一个承诺。“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这句话,我们不想让它只是一个愿望,而也把它当做一个承诺,这个承诺现在还没有实现,但我们正在努力实现它,我们将通过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不断实践,来证明这句话是一个言而有信的伟大民族的庄严承诺。
同样,我说2016年在华东师大历史上的特殊意义,很可能在于你们,2016届的博士生,在这一年毕业,——当我这样说的时候,我是希望,你们不仅把这句话当做学校的一个祝愿接受下来,而且把这句话当做自己的一个诺言承担起来,让自己今后的生活和工作,按照这样的诺言来安排和经历。
坦率地说,是不是承担这样的诺言,是不是承诺在毕业以后用自己的努力和奋斗来使2016年这个年份、使“2016届华东师大博士生”这个群体,成为华东师大集体记忆中一个耀眼的亮点,是你们自己的事情,我在这里只是提出了一个建议。但或许,对这个建议本身,我作为长者还可以再唠叨几句,作为补充。
第一句话:要承担这样的诺言,你们不要把自己已经取得的或没有取得的成绩,看得太重。你们现在所达到的高度,很可能让将来的攀登具有不同的难度,但不可能完全化解攀登之为攀登所具有的挑战,也不应该完全剥夺攀登之为攀登所具有的乐趣。
第二句话:要承担这样的诺言,你们不要对挫折和吃亏只做消极的理解。精彩人生很少是一帆风顺的;只想着生活中的每一步都“趋利避害”,很可能突然发现,连自己都因为过多的自我中心而有点自惭形秽了。
第三句话:要承担这样的诺言,你们在理解和追求未来人生目标的时候,要为自己的勇气和想象力留下足够空间。Einstein说,“what is inconceivable about the universe is that it is at all conceivable.”。Fukuyama说,“nothing is as certain as uncertainty in global politics”。同学们,在科研之内,你们要多想想爱因斯坦的话;在科研之外,你们要多想想福山的话。从伦敦到里约,从政坛到市场,在今天的世界上,晴雨无常、进退失据,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日常体验。在这样的时刻完成学业,手里的学位证书虽然有点用处,但恐怕只能帮一点小忙。关键时刻,你们还是要靠自己的勇气去转危为机,靠自己的想象去画龙点睛,靠自己的智慧和劳动,去make a virtue of necessity,去make the impossible possible,用你们的学弟学妹们在毕业晚会上歌唱的“最好的我们”去证明,报恩爹娘给我们生命的一种方式,是让这生命中哪怕最艰苦最无奈的时刻,也因为记得自己是2016年在华东师大拿到博士学位的395名同学之一,而多一份信心、多一份尊严。
我亲爱的2016届新晋博士同学们,如果你们今天以后的每一天都是带着这样的承诺度过的话,2016年一定是学校历史上最美的年份;母校的今日,一定会因为你们的今后,而格外耀眼。
再次祝在座的同学、老师和嘉宾,人人幸福,六六大顺!
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