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出席香港体育学院新设施大楼奠基典礼致辞

以下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今日(二〇二二年六月七日)出席香港体育学院新设施大楼奠基典礼致辞:

林大辉主席(香港体育学院董事局主席)、Trisha(香港体育学院院长李翠莎博士)、各位教练、各位运动员、各位体育界的朋友、各位嘉宾:

今日我很高兴出席香港体育学院(体院)新设施大楼的奠基典礼。去年香港运动员在东京奥运会、东京残奥会、全国运动会及全国残特奥会展示了非凡实力,令人振奋。为进一步支持精英体育发展,我在去年八月公布要加快推进体院新设施大楼这个计划,整项工程所须的10亿4,000万元,在立法会的配合下其后极速获批;我亦要求各相关部门全力协助,务求争取于二○二四年年中,即巴黎奥运会举行之前完成新大楼。我今日非常高兴见证新大楼建设的另一个里程碑,相信随着项目奠基,工程可以顺利开展,待新大楼落成后,体院将可以为香港运动员提供更好、更全面的支援。

今日的活动可能是我以特区行政长官身分出席的最后一次体育界盛事,因此我想藉此机会回顾我和香港运动员这十多年来一起走过的路,以及我见证香港运动员为港争光的喜悦。

我完全明白做运动的好处,但碍于公务繁忙,从来不是一个有恒心、定期做运动的人,所以令到我的羽毛球球友陈念慈和倪文玲非常失望。我在政府工作内首次与运动结缘始于20多年前担任社会福利署署长,认识了当时的香港弱智人士体育协会(现名为香港智障人士体育协会),并争取拨款5,000万元成立「香港展能精英运动员基金」,鼓励伤残运动员在体育方面发展。因为我深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残疾人士同样可以在国际舞台上为港争光,而事实上,他们多年来获奖无数。

二○○六年初我在外派伦敦后回港,出任民政事务局常任秘书长,负责体育政策和参与筹备二○○八年北京奥运会在香港举行的奥运马术比赛。由于比赛场地涉及征用整个体育学院,我就有机会与体院、中国香港体育协会暨奥林匹克委员会,以及各体育总会紧密合作,并深入了解体育发展需要的政府支援,聆听教练和运动员的心声——其实当时大家的关系并不好,有示威,亦有联署写信。但这些工作在时任行政长官和民政事务局局长支持下,造就了体育普及化、精英化、盛事化的发展策略,并在同年,即二○○六年的《施政报告》中宣布开展体院的重建工作。当时增拨了7,000万元经常开支,为精英运动员提供全面支援,以及配合各体育总会深化社区参与和学校体育计划;其后在二○○六年多哈亚运会结束后,政府又公布斥资兴建符合国际标准的室内单车场馆,为香港体育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更重要的是让我成为体育界的好朋友,包括我时常获邀出席香港精英运动员协会每年的晚宴、观看运动员的比赛,以及参加运动员取得佳绩后的庆功宴。

过去五年,政府在支持运动员的精英体育发展真的可说是不遗余力。我们通过注资「精英运动员发展基金」,令体院的年度开支由我上任那一年,即二○一七至一八年度的5亿6,000万元增加至这个财政年度的9亿元,增幅超过60%,以加强运动员的训练和支援服务。中国香港代表队在去年东京奥运会中取得一金两银三铜的历史佳绩,以至A*级精英运动项目由原本四个增加至六个,都是令我们感到非常安慰的丰硕成果。我现在可以告诉大家,我早于二○一九年初已经指示民政事务局洽商政府斥资购买二○二○年东京奥运会的转播权,就是预先为香港运动员投下信心的一票。

我不忘初心,在任内亦全力支持残疾运动员,自二○一七至一八年度推行残疾运动项目的全职运动员制度及精英资助制度先导计划,以二○一八年亚残运为起点,并在其后的二○一九至二○年度正式推行相关精英资助制度,为香港的残疾运动员带来更具系统的精英训练和支援服务。在东京残奥会,中国香港代表队取得两银三铜的佳绩,同样令人鼓舞。

运动科技和运动医学的支援对提升运动员实力和竞争力日趋重要。去年,我们除了公布加快推进体院新设施大楼计划外,亦公布会与「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共同斥资3亿元成立「运动科研资助计划」,加强运动科学和运动医学方面的工作,以科学方法培训运动员及以先进科技提升他们的装备,协助他们更有效地备战及出战大型国际运动会。「运动科研资助计划」已于今年一月顺利开展,而体院现正处理第一批申请项目。本港的科研实力雄厚,又有世界级的大学,我期待这些科研专才能够协助提升香港运动员未来在国际赛事中的竞争力。

为鼓励更多运动员投身全职训练,以及运动与学业双轨发展,我们于二○二○年向「香港运动员基金」注资2亿5,000万元,包括进一步支援运动员修读学士学位以上的课程,并增加全职运动员退役时可获得的现金奖励。体院与香港12间大学和专上院校合作,共同为全职运动员开拓多元出路,提供更具弹性的学习安排,培育更多知识型运动员。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教资会,UGC)亦已于今年推出学生运动员学习支援及入学计划,让其资助的八间大学可以直接取录体育成就非凡的运动员。在这工作上,我要特别感谢教资会现任主席唐家成(Carlson),他作为体院的前主席,在推动此计划方面是不遗余力的。当然,今日的体院主席林大辉,同时是香港理工大学校董会主席,肯定为这项工作添加动力。

政府除积极支援精英运动员的发展,亦一直关注对退役运动员的支援。我们于二○一八年推出「退役运动员转型计划」,为退役运动员提供在学校及体育机构的就业机会,以协助推动本地体育发展和发掘具潜质运动员,为退役运动员提供更多转型的机会。在去年发表的《施政报告》中,我们公布增拨资源,期望在五年内将参与计划的退役运动员人数增加一倍,为更多退役运动员提供转型机会。

新冠疫情为社会各界带来重大挑战,但我们锐意支援运动员继续备战各项大型国际赛事。在疫情严峻期间,政府指定体院可以继续运作,并支持体院实施一系列全面的防疫措施,让运动员能够在安全的环境下持续进行训练。我们又安排体院的运动员、教练、专业团队和职员尽早接种新冠病毒病疫苗,加强他们在外地参赛时对病毒的抵抗力。当运动员从海外回港需要接受强制检疫时,我们尽力安排运动员在检疫期间,以「安全气泡」形式到特定的运动场地进行隔离训练,让他们可以保持体能和状态,超过90名备战东京奥运会的运动员、教练和专业人员获得这个安排。

由于疫情关系,原定于今年九月举行的杭州亚运会将会延后举办。政府会继续支持运动员备战各项大型国际赛事,亦会留意杭州亚运会的最新消息,适时在精英资助制度下作出弹性安排,使精英体育项目在疫情期间能在稳定的资助及支援服务下持续发展。

展望未来,香港体育发展将迎来多项令人振奋的举措,包括明年落成的启德体育园,提供可以举办国际盛事的场地;到二○二五年,我们会与广东省及澳门特区政府共同承办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全运会)等。而这些工作和进一步提升体育普及化、精英化、国际化的措施,将会由在下届政府新成立的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局长推动。

香港体育发展在本届政府任期内成果丰硕,实有赖体育界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以及香港运动员的刻苦训练和锲而不舍的精神,我在此向他们表示衷心感谢。我亦希望香港运动员不要忘记有我这个好朋友,继续请我观赏你们的赛事,继续请我出席你们的庆功活动,分享大家获得努力成果的喜悦,到有一朝我愿意重新做运动时,亦请大家当我的教练。

最后,我祝愿体院新设施大楼的工程顺利进行,并期望在未来的国际赛事再为香港运动员鼓掌!现在先请大家欣赏香港回归祖国二十五周年的主题曲《前》,为香港鼓掌!多谢大家!

相关推荐

0 0 投票数
文章评分
订阅评论
提醒
guest
0 评论
最旧
最新 最多投票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