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戴相龙出席“凤凰湾区财经论坛2022——变局与信心”开幕演讲全文

2022年9月21日,“凤凰湾区财经论坛2022——变局与信心”在香港、内地同步开幕。以下为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戴相龙开幕演讲全文: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祝贺“凤凰湾区财经论坛”的召开!谢谢凤凰卫视和凤凰网对我的邀请。我的演讲题目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香港金融中心地位”。

一、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构建我国新发展格局,推动“一国两制”事业的伟大实践。我国实施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规律,跨地区配置社会资源,在促进东、中、西部和京津冀、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取得历史性成果。2021年,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达到52.3万亿元,占全国经济总量约45%,成为全国经济增长最快,经济效益最高的地区。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要把湾区建设成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地和香港深度合作的试验区和宜居宜业的优质生活圈,到2035年建成国际一流世界级大湾区。

湾区金融业有实力有智慧支持湾区建设。2021年底,大湾区的银行业总资产约为53万亿元人民币,广东省在港交所、深交所上市的公司市值约20万亿元人民币。香港证交所的股票市值42万亿港元。自2009年以来,香港7次登上全球IPO集资年度排名榜首。2022年3月,由英国Z/Yen集团与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发布的第31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报告显示,香港综合竞争力列第三位,深圳列第10位,广州市列第24位。

2020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根据《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了《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从促进湾区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促进金融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互联互通、提高湾区金融服务创新水平、防范跨境金融风险五个方面提出26条措施,为金融支持湾区建设提出了目标和措施。

加强湾区金融服务的协调管理。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不仅和国外的东京湾区、旧金山湾区、纽约湾区不同,和我国的京津冀和长三角一体化建设也不同。京津冀和长三角一体化建设,涉及一国、一制、一币和几个省级政府,而粤港澳湾区建设涉及一国、两制、三种货币。因此,金融推进湾区建设,涉及广东省政府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的关系,要依法处理境内和境外关系,处理好人民币和港元、澳元的关系。这些管理又涉及中央政府的事权,地方政府及部门无权处理。为了提高湾区金融业服务效率,我建议成立两类金融服务协调机构。在国家行政部门层面,成立由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人民银行行长牵头的、由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及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行长参加、并邀请香港和澳门有关金融管理部门领导人参加的粤港澳大湾区金融服务工作小组,在深圳设立秘书处,指导湾区金融业贯彻落实中央《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和人民银行等部门发布的《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在市场层面,成立粤港澳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行业服务协会,促进同业交流和合作。

二、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中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党中央、国务院多次提出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在湾区建设中要“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支持香港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强化全球人民币业务枢纽、国际资产管理中心及风险管理中心功能。”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对粤港澳大湾区、全中国、亚洲、乃至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都有重大意义。

香港早已稳居国际金融中心排名第三位。根据英国智库Z/Yen近10年多对国际金融中心21次排名,香港有14次被排名第三位。国际金融中心的排名,第三到第五名总分只差1、2分,由于金融市场的波动,排名会有变化。但是,总体上看,香港被公认排在纽约、伦敦之后的第三位。

中国内地及湾区经济增长实力不断支撑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巩固和提高。经济决定金融,金融服务经济。经济和法制实力,始终是国际金融建设的基础。内地及湾区经济增长促进金融业发展,必然不断支撑香港金融中心地位的巩固和提升。以香港股票市场为例,2022年8月31日,内地企业(H股+红筹股+境外注册的内地民营企业)在香港上市共1383家,总市值27.6万亿元港币,占港交所市值77.5%。

香港和上海、深圳的互联互通不断扩大,必将推动香港国际金融中心金融产品和金融交易量不断增加。2021年底,中国内地上市公司市值高达92万亿元,债券市场托管余额133万亿元。随着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的安排更为完善,互联互通已成为中外投资机构跨境资产配置的主要渠道。以股票通、债券通为例,目前国际投资者持有的A股中,超过三分之二通过“股票通”投资,内地在岸债券的交易也有一半通过“债券通”进行。上海和深圳股票、债券交易规模巨大,随着香港和上海、深圳互联互通的扩大,将给香港带来巨大金融交易量,不断扩大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交易规模。香港的这种优势,除纽约外其他国际金融中心不具备的。

人民币国际化步伐的加快,给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巩固和提高带来历史新机遇。在今后较长时期内,美元仍是国际主要货币。但是,由于美国经济总量在全球比例逐步下降,政府债务占经济总量超过120%,美国政府非法冻结外国在美国的外汇资产,导致美国政府金融公信度下降,所有这些对美元现有地位都提出了挑战。美元既是美国本币,又是国际主要货币的弊端日益突出。今年以来,美国连续加息,导致欧元、英镑、日元大幅贬值。为了克服美国货币政策外溢的负面效应,防止外汇市场大幅波动,全球聚集外汇储备12多万亿美元,是新兴市场国家承担了巨大的外汇投资风险和汇率风险。为了克服国际货币体系的弊端,只能扩大IMF特别提款权(SDR)的发行量,扩大SDR的用途。同时,要促进国际货币多元化。期望扩大中欧经经济贸易合作,促进欧元币值稳定。要根据“十四五”发展规划要求,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坚持市场驱动和企业自主选择,营造以人民币自由使用为基础的新型互利合作关系。扩大我国和俄罗斯等国贸易中的本币结算比例。

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必须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香港是人民币离岸业务的中心。2022年2月末,香港人民币存贷款规模分别为9000多亿元、1700亿元,约占人民币离岸业务的70%以上。香港要借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之机,大力发展人民币离岸业务。主要是进一步提高离岸人民币流动性,增加离岸人民币的业务品种,加强离岸人民币业务的基础设施建设。我预测,到2035年,人民币将成为仅次于美元和欧元的第三大国际货币,香港离岸人民币业务迅速发展,给香港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又带来一个新的巨大的推动力。

三、粤港澳大湾区和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主要决定于国内经济大循环。

历史已经证明,“一国两制”促进了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稳定发展。香港回归25年后,香港金融中心的许多指标,比香港回归前增加了几倍十几倍。外汇储备增长4.7倍,股市年度发行额增长7倍,债市年度发行额增加19倍,资产及财富管理增加9倍。

历史正在证明,香港金融中心是国际化的金融中心。香港的金融法律、金融市场交易规则和金融监管完全是国际化的,是和纽约、伦敦金融中心相通的。相反,一些在其他金融中心上市的公司还会转入香港上市,为香港巩固和提升其国际金融中心提供了机遇。

历史将证明,香港和内地扩大互联互通后,内资进入香港的数量会逐步增加,所占比例也会提高,但是,香港仍将保持国际金融中心的属性。香港和上海、深圳互联互通的扩大,会增加外资进入内地的数量,同时,也会提高内资到香港的数量和比例。这是香港背靠祖国所决定的,这不是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不利因素,而是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最大竞争力。内地资金进入香港,按香港国际化市场化规则运行,或者兑换成外币,或者进入人民币离岸市场,成为国际金融市场一部分,其资金就具有了国际资本属性,而不应称为香港金融市场“内地化”。香港仍是中外金融机构交流和合作的传统基地和广阔舞台。长期在香港创业发展获利的外国金融机构,将珍惜在香港的事业,继续留在香港发展,更多新的国外投资机构和资本将进入香港国际金融中心。

相关推荐

0 0 投票数
文章评分
订阅评论
提醒
guest
0 评论
最旧
最新 最多投票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