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今日(二〇二二年六月九日)在纪念香港回归二十五周年涉外法律事务研讨会的视像致辞:
尊敬的谢锋副部长(外交部副部长)、张永春司长(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行政法务司司长)、毛军发校长(深圳大学校长)、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我很高兴今天获邀为纪念香港回归二十五周年涉外法律事务研讨会致开幕辞。
香港特区成立二十五载,研讨会以「『一国两制』视角下的涉外法治:机遇和展望」为题,与香港庆祝回归主题「砥砺奋进廿五载 携手再上新征程」相得益彰,更提醒我们要把握良机、总结经验、远眺未来、砥砺前行。
国家主席习近平多次强调,「法治兴则民族兴,法治强则国家强」,并提出必须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内法治和推动涉外法治工作。法治可以「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香港特区更要把握机遇,助力建设法治中国。
法治是香港的根本。特区政府一直致力在「一国两制」方针下维持香港的繁荣稳定,而《宪法》和《基本法》确立的宪制秩序,正是香港社会长期繁荣稳定的基石。《香港国安法》和完善选举制度两大举措的落实,确保「一国两制」行稳致远。香港自回归后在法治方面的国际排名一直稳步上扬,根据世界银行集团的世界管治指标,香港的法治指标由一九九六年的69.85分,在回归后国家全面贯彻落实「一国两制」以及《基本法》的保障下,上升至二○二○年的91.83分,证明香港的法治根基雄厚,而且备受认同。
法治是香港的优势。根据《基本法》,香港在回归后保留了普通法法律制度。香港法院行使独立的司法权力,包括终审权,在国际上享有良好声誉。香港法律基建完善,知识产权受到严密保护,仲裁和调解也发展成熟。香港法律人才云集,共有约11 000名执业律师及约1 600名执业大律师,另外也有大约1 500名来自30多个司法管辖区的注册外地律师。香港法律人才在多个领域,包括银行及金融、航运、建筑、知识产权、资讯科技等均拥有丰富的知识、经验及全球视野。习近平主席曾经指出,港澳人士有许多在国际社会发挥作用的优势,可以用多种方式支持国家参与全球治理。特区充沛的法律人才,正好协助国家做好涉外法治建设。
法治是香港的发展动力。香港对法治的坚定支持,让特区成为很多海外和内地企业的首选营商地点,为香港带来庞大机遇。国家于二○一九年公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确定了香港的法律制度在「一国两制」下的独特优势,而去年公布的《十四五规划纲要》除了一如既往地支持香港提升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并支持香港建设亚太区国际法律及解决争议服务中心外,更首次加进了四个新兴领域,分别是支持香港提升国际航空枢纽地位、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建设区域知识产权贸易中心,以及发展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
其中,亚太区国际法律及解决争议服务中心和区域知识产权贸易中心与法律专业息息相关,而国际金融、航运、商贸中心等,也需要优良的法律制度、人才去支撑和配合。完善法治建设是维持香港保持经济长期发展的后盾。
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大大拓展了我国的国际交往及合作空间。随着内地企业走向世界,他们在拓展海外利益时可能遇到的法律风险更大。习近平主席点明法治的重要,指出要用规则说话,靠规则行事,依法维护我国企业和公民海外合法权益。国际商贸规则和合同约定不少以普通法为基础,国际仲裁等争议解决方式也十分普遍。香港作为我国唯一普通法地区,以及全球最受欢迎的仲裁地点之一,正好善用法治,协助内地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有效应对法律挑战,从而实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目的。
感谢中央支持,香港最近在建设亚太区国际法律及解决争议服务中心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在中央人民政府全力支持下,特区在去年十一月成功举办亚洲—非洲法律协商组织(亚非法协)第59届年会,而亚非法协在年会上更宣布在香港成立亚非法协香港区域仲裁中心。区域仲裁中心在香港成立,鼓励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与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和习近平主席强调的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内涵高度一致。我们会继续落实国家战略规划,包括吸引国际机构落户香港法律枢纽、推动国际法律合作和交流、争取国际组织在香港召开决策性会议等。
数字时代也为国际法律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特区政府不断创新,推出了「普惠全球法律创新平台」,汇聚全球的专家与联合国贸法委联手追踪和研究国际上网上争议解决的发展。特区政府律政司一直鼓励和支持法律界提升法律科技的能力。今年五月,一邦国际网上仲调中心(eBRAM中心)成功获亚太区经济合作组织列入《亚太经合组织网上争议解决的合作框架》下提供网上争议解决服务的服务商之一,进一步推动网上争议解决的国际发展和使用,同时巩固香港作为主要国际争议解决中心的地位。
展望未来,特区政府将继续坚定依循「一国两制」方针,在国家双循环的发展格局下,积极担当国内大循环的「参与者」和国际循环的「促成者」,进一步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紧握「十四五」规划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所带来的新机遇,迎接更美好的未来。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