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李国杰院士在2019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开学典礼上的致辞

2019年8月30日上午9点,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19级迎新大会和新生开学典礼在国际会议中心报告厅举行。

首先,我代表计算机学院对今年进入国科大计算机学院的博士生、硕士生表示热烈的欢迎。各位读完大学后,选择了进入国科大计算机学院继续深造,历史将证明你们的选择是正确的,国科大计算机学院不会辜负你们和你们亲人的期望。

在今天开学典礼上,我讲三点看法,供大家参考。

第一点是对当前形势的看法。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综观全局,21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21世纪头20年快过去了,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并没有结束,但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已经发生实质性的变化。主要的变化是发展的动力从资本和劳动力转向科技自主创新的能力,技术发展的源头从国外引进转向以国内自主研发为主。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从未像今天这样对科学技术给予这么高的期盼。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带来重大机遇,也逼迫我们面对从未有过的巨大挑战。我们必须卧薪尝胆,发愤图强,才能从跟踪走向引领,从产业的中低端走向高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与担当,不管未来的道路上有多少坎坷,我相信你们这一代人一定会像前辈们一样,将为人类文明做出与“中国人”这个响当当的名字相称的贡献。

看待当今的形势,既不能妄自菲薄,丧失信心;也不能作茧自缚,闭关自锁。供应链分布在全球,不能要求所有的材料、器件和设备都自己做,不能动不动拿“受制于人”来吓唬自己。从资源、技术、市场多方面考虑,世界上不存在完全不受制于人的国家。一方面我们要有底线思维,做最坏情况的准备;另一方面,也要在国际上发展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争取外部资源。根据30年来我自己在高技术领域苦战拼搏的体会,对于像CPU、大飞机、精密仪器这一类极其复杂的器件和系统,所谓核心技术不是一两个天才突发奇想的秘密发明,而是一个有情怀有战斗力的团队深刻理解和驾驭超复杂系统的综合能力,不要试图“弯路超车”,必须老老实实通过试错积累经验,一代一代地缩短差距。不千方百计地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盲目地强调一切自己另起炉灶,从头做起,就是上了国际上反华势力与中国“技术脱钩”的当。只要充分信任中国的科技人员和企业家,未来30年内,中国一定能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战略制衡,实现科技强国的理想。在抗日战争的危难时机,一批有抱负的中国学者与青年学生云集昆明,创办了西南联大,为我国培养了一批科技精英。冯友兰先生作词的西南联大校歌中有一句:“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今天国科大应当像当年的西南联大一样,做新时代的“人杰”。

第二点看法是关于工程创新。国科大计算机学院毕业的博士、硕士,有一半以上要进入企业。可能有些人认为,读研究生就是多学习些专业知识,为将来去高薪企业打工做好准备。诸位有没有想过,到底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从学术角度来看,能力=知识+技能+性格,知识放在第一位。但企业管理者(你们未来的雇主)更喜欢的定义是:能力=专业技能+人格+知识,能力放在第一位。所谓“技能”包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学新知识的能力、协作的能力即与周围世界互动的能力等等。其中发现问题的能力特别重要,我称之为“洞察力”。中国古代的治学之道讲“才、学、识”,其中的“识”不是讲掌握知识的多少,指的就是“洞察力”。光是有才有学的人,如果洞察力不够,不一定能做不出大成果。 只是善于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那是大学生甚至中学生的水平,研究生一定要学会自己找要研究的问题。有不少研究生,看了很多资料,如同在一个城堡外转了很多圈,就是找不到进门的入口。说挖苦一点,如果读研究生期间没有培养出自己找科研题目的本领,进了企业以后,也只能做别人要你做什么就做什么的“码农”。性格或者更高一层的“人格”是指人的个人素质,包括价值观、诚信行为和处事的态度等等。爱因斯坦曾讲过:“大多数人说,是才智造就了伟大的科学家,他们错了,是人格。”最后一项讲的“知识”不仅仅是对教学内容的掌握,还包括知识迁移,也就是举一反三的能力。企业越来越受欢迎“π”形人才,既有广博的知识面,又掌握深入的计算机专业知识,还至少熟悉一门应用领域的专业知识。对目前很热的人工智能和大数据领域,尤其如此。

我国的大学与科研机构与发达国家有差距,但科技上最大的差距还是企业的研发能力。图灵奖得主有不少来自国外的企业,信息领域的许多重大发明都出企业实验室。贝尔实验室就发明了晶体管、激光通信、电荷耦合器(CCD)、UNIX操作系统、数字交换机、卫星通信等核心技术。当前美国科技类上市公司总市值约为7.72万亿美元,而中国只有2.08万亿美元,相差近4倍。我国科技界的精英大都集中在国家重点实验室,相对而言,市场驱动的关键技术突破是我国的明显短板。不管是过去的863计划,还是近几年的重点研发计划,都没有产生核心知识产权从而占领国际市场的成功商业案例。工程性的技术创新是在成本、时间、兼容性、标准、人力等强约束条件下的创新,没有走出实验室的科研人员不可能理解这些约束条件。大学与科研机构的科研人员习惯于从技术出发找市场,但突破关键技术的成功之路往往是根据市场需求找技术。国科大毕业的博士、硕士不应该做一般的打工者,应当成为提高企业自主创能力的尖兵,成为工程创新的领军人才。

第三点看法是关于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今年进入国科大读研究生的学生,有一批是国科大自己培养的本科生。当初决定招收本科生的一个愿望是吸引一批有志于从事基础科学研究的青年才俊。长期以来,人们对基础研究的理解有一个误区,认为科学总先于技术和工程,只有基础研究才能发现新知识,而应用研究是基于新知识产生新发明,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科学、技术与工程是平行发展的,并无绝对先后。热力学的形成得益于蒸汽机的发明而不是理论研究;改善海底通信信号传播的需要催生了简洁型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发现;雷达技术的成功主要归功于谐振腔磁控管的发明。诺贝尔奖得主中有许多传统意义上的工程师,而工程界的诺贝尔奖—德雷珀奖的得主中也不乏专注于基础研究的科学家。实际上,发明与发现是一个有机整体,新发现可能产生新发明,新发明也可能导致新发现,将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拆分为上下游关系的线性科研模型,不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

改变线性科研模式,就是要打破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界限,不是按所谓一级学科的框架以发表更多的学术论文为目标,而是要以探索未知世界、让人类生活更美好为目标,围绕要解决的科学问题和国家及社会的需求,跨学科地开展科研工作。在信息领域应侧重于基础性的重大发明,以需求驱动科研。“跨学科”研究不是单学科研究的补充,而应该是科学研究的主流。有志于科学研究的研究生,不要只关注发表论文,要重视有重大价值的发明。原理性的核心专利比一般的论文价值大得多。诸位在研究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不同学科的融合与合作。最近完成的曙光7000超级计算机,最重要的发明是基于微纳制备强化沸腾的全浸式相变冷却技术,这是物理学者与计算机科技人员合作做出的贡献,使曙光7000的电源利用效率(PUE)达到1.04的国际领先水平。

一个人究竟怎样才能在科学技术的攀登中留下自己的闪光足迹呢?爱因斯坦在求学期间曾经就这个问题请教他的老师、著名数学家明可夫斯基。老师把爱因斯坦带到一处建筑工地,踏上工人们刚刚铺好的水泥地面,然后说:“看到了吧?只有尚未凝固的水泥路面,才能留下深深的脚印。那些凝固很久的老路面,那些被无数人无数脚步踩过的老路面,你别想再踩出脚印来”。这个小故事说明,创新在于开拓新境界,我们要勇于在科学研究中 “尚未凝固的水泥路面”上,在未开垦的处女地上,踩出自己坚实的脚印。

相关推荐

四川大学教师代表、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四川大学文科杰出教授、博士生导师霍巍教授在2021级研究生开学典礼上致辞

2021年9月9日,四川大学2021级研究生开学典礼在望江体育场举行。 尊敬的建国书记、言荣校长、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研究生同学: 大家上午好! 首先,我代表全校研究生导师,向新同学们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诚挚的祝贺!下面我主要讲 ...

0 0 投票数
文章评分
订阅评论
提醒
guest
0 评论
最旧
最新 最多投票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