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26日下午,四川大学2022级研究生开学典礼在望江校区体育场隆重举行。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来自化学工程学院的 2019 级博士生罗杰,今天很荣幸能够作为在读研究生代表在此发言。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全体在读研究生欢迎2022级新同学的到来,祝贺大家圆梦川大!
今年,是我在四川大学求学的第10个年头。十年来,川大“严谨、勤奋、求是、创新”的校风为我的成长创造了广阔的天空和严苛的挑战,让我在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对我而言,川大是我的第二个家,他教会了我如何了解已知、探索未知,教育我要担当责任、服务社会,见证了我人生中最美丽的10年时光。今天,我想与诸位新同学分享一点成长的感悟:认知决定起点,创新决定终点,情怀决定高度,做有本领、有担当、有理想的川大人。
作为川大学生,我们要坚守求知的初心。今天,同学们因为同样的优秀来到川大,几年后将带着不同的卓越走向未来,四川大学将是我们从优秀走向卓越的“训练场”。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是在本科知识框架上深度探索的过程,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自主性和批判性。因此,要把思考融入日常的论文和著述阅读,以批判的眼光寻找既往研究的不足,才能让学习成果服务于科研创新。要善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探索浩瀚的科学宇宙,把前人的研究成果作为攀登科学高峰的阶梯。希望同学们充分利用川大为我们提供的优越环境和广阔平台,只争朝夕、砥砺成长。
作为川大研究生,我们更要善于开拓创新。科技的革命性进步大多归因于底层认知、核心概念和关键机理的革新。李言荣校长曾教育我们:要学会研究,把精力放在重要的事情上,我想这就是我们行事的不二法门。研究生的时光其实很短暂,解决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才不虚此行。一方面,我们要磨砺坚韧的心态。研究成果的产出过程具有一定的长期性、困难性和不确定性。我们应静下心来学习,潜下心来研究,下真功夫,做真学问!在学习生活中,我放弃了大部分周末、小长假和寒暑假的休息,把时间用于科研,正是这样的坚持让我以第一作者身份顺利发表B级SCI论文3篇,并分别受到了化工类和化学类顶级学术会议的报告邀请。另一方面,我们还要训练活跃的思维,以开放的思路尝试多学科交叉,开展多领域融合。在我看来,旁听学术报告、参加学术论坛是拓宽科研思维的有效方法。前人的总结能帮助我们更高效、准确地了解一个领域的研究思路,并与自身的研究碰撞出创新的火花。前不久,我们的团队基于胶束溶液研发了一种拉伸一百多倍后,仍可自恢复的水凝胶,成果在顶级期刊“先进材料”得到发表,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作为川大青年,我们还应根植家国大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青年要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这为新时代中国青年的成长指明了方向。四川大学从1896年建校126年来,积淀了悠久的红色历史和光荣的革命传统,涌现出了朱德、江姐等一大批仁人志士和革命英烈,沿着先辈的足迹,每一位川大人都有着自觉的家国情怀和天下责任。我硕士期间曾赴四川大凉山的国家级贫困县支教,帮助当地的部分彝族贫困学子解决了“过冬难、上学难、看书难”等棘手的问题。博士期间,我参加了四川省青年思想政治宣讲团,用青春故事传递青春力量,与奥运冠军马龙等青年代表一同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度是衡量人生高度的重要标尺,希望在座的新同学们都能满怀科研抱负,勇担时代使命,盯紧国家急需和“卡脖子”关键领域,奋发有为,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做出贡献。
同学们,我们肩负着国家和民族的殷切期望,从五湖四海汇聚于此,以“川大人”的身份踏上新的求学征程。在川大,我们将求得科学真理、找到使命担当、绘制出浓墨重彩的人生画卷!
最后,向辛勤培育我们的老师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祝愿学弟学妹们在川大书写出更精彩的人生篇章!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