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新生代表、华西口腔医学院2021级硕士生赵一凡在2021级研究生开学典礼上的发言

2021年9月9日,四川大学2021级研究生开学典礼在望江体育场举行。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华西口腔医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赵一凡,非常荣幸能在这个庄严的时刻作为新生代表发言。今天,我们将共同开启川大研究生的学习科研旅程。

近日来,我一直在思考,未来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川大研究生,在此有三点心得,与大家共勉。

第一,我们要勤于钻研。

“科学万变,蔚为源泉”。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为研究生,在这个科技人文都空前蓬勃发展的时代,从课堂书本中吸收前人经验固不可少,但在实践中发现和提出问题,钻研和解决问题则更是我们必须具备的能力。

本科时,我跟随口腔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导师开始早期科研探索,学习如何检索文献、如何有效获取信息、如何提出问题、如何辩证思考。在这里,我学到了一些基本的实验、分析写作技能,但更有价值的收获,是求真务实、攻坚克难的钻研精神。记得一次大创项目中,在动物行为学实验中,问题层出不穷,大鼠疼痛阈值测量结果很不稳定。为此,我们反复讨论,针对可能原因展开猜想,又是查阅文献、又是请教导师,还在相关领域国际专家来校开展学术交流时抓住机会提问。最终,我们优化了实验流程,大开脑洞、设计了一些辅助装置,再加上不断摸索、试错、反思、总结,数据结果逐渐稳定。

习近平总书记说“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在未来的深造中,愿我们能一起,潜心治学、钻研求索,奋斗不止。

第二,我们要勇于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这座博大包容和多学科交叉、资源丰富的校园里,我曾与计算机学院的同学合作,一起探索人工智能深度学习能否有助于临床诊断,展望医工结合的前沿创新;我曾和华西五院的朋友一起,在国际医学生理学竞赛中代表学校取得中国赛区一等奖,用国际视野助专业思考;我的导师赵志河教授也常教导我们,要以创新的思维做好临床与科研,用中国医学创新推动世界医学发展。

在学科之间日益交融的21世纪,创新的方向往往诞生于学科边缘的交融点,创造的灵感往往来源于领域碰撞的火花。今年,顺应全球科技发展趋势,学校率先开启了“创新2035”五大先导计划,组建多学科跨专业团队,促进学科交叉融合的创新发展。我也期待和在场各位一起,在川大这个文理工医多学科综合平台中勤交流、广探索,抓住机遇,与学校发展同频共振,让学科交叉、融会贯通的多元视野成为创新突破的不竭源泉,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历史重任贡献我们青年研究生的力量。

第三,我们要敢于担当。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担当,是中华民族血脉相传的家国精神,也是川大学子百年不改的精神底色。我在华西医学展览馆担任讲解员时,曾深深地被川大人的担当精神所打动:特别是在去年爆发的全球性新冠疫情期间,我们川大师生或是投身国际国内抗疫一线,或是坚守岗位、守护校园安宁,都体现了川大人挺身而出、勇挑重担的家国情怀。作为即将跨入研究生阶段学习的我们,也应传承这种使命担当精神,立足专业学习和科研创新,解决国家和社会“卡脖子”的实际问题。今年学校将承办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为刚入学的我们提供更多参与运用科技创新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和平台。对于作为正畸医学生的我而言,也应在科研和临床实践中,努力消除病人痛患,将健康美好的笑容带给更多人。我也期待与大家一起,从五湖四海中来,到各行各业中去,做“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中国青年”。

“勤于钻研、勇于创新、敢于担当。”这是我的几点思考。我相信,这也是我们作为川大研究生对自己共同的要求。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让我们共同远航,书写无愧青春、无愧时代的壮丽华章。

谢谢大家!

相关推荐

四川大学教师代表、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四川大学文科杰出教授、博士生导师霍巍教授在2021级研究生开学典礼上致辞

2021年9月9日,四川大学2021级研究生开学典礼在望江体育场举行。 尊敬的建国书记、言荣校长、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研究生同学: 大家上午好! 首先,我代表全校研究生导师,向新同学们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诚挚的祝贺!下面我主要讲 ...

0 0 投票数
文章评分
订阅评论
提醒
guest
0 评论
最旧
最新 最多投票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