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
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参加“2022年金融街论坛”活动。这场论坛议题聚焦“持续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助力资本市场行稳致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借此机会,我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学习体会和上市公司监管实践,同大家做一个交流。
一、聚焦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狠抓落实各项工作安排
上市公司质量是经济高质量发展重要的微观基础,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是党中央、国务院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两年多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和各方的大力支持下,证监会抓实抓细《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落地工作,各方面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一是抓“入口关”,增强资本市场对优质企业的吸引力。坚持优化增量、杜绝“病从口入”,是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源头。近年来,证监会全力以赴推进注册制改革试点,发行上市标准进一步优化,大大提升了资本市场对优质企业的吸引力。以注册制改革为牵引,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更具有包容性适应性,不同规模、不同业态的企业都能在资本市场找到发展的“舞台”,一大批优秀企业不断汇集到资本市场。
二是抓公司治理,提高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水平。公司治理既是上市公司质量本身的重要体现,也是上市公司规范与否的根本。2020年12月以来,我们开展了为期两年的公司治理专项行动,这是三十年来对上市公司治理状况的第一次“全面体检”,发现了8073个问题,推动整改了7702个问题,整改率超过95%,一大批显性问题得到解决。这次专项行动得到的大量治理数据和案例,将为后续的学理研究、规则制定等工作提供丰富的基础素材。
三是抓解决突出问题,着力化解上市公司风险。“清欠解保”方面,按照“给时间、真整改”的思路,督促上市公司及相关主体限期完成整改,违规占用担保整改完成率约90%,“清欠解保”取得明显成效。股票质押风险方面,“一司一策”推动化解,存在高比例质押的公司家数从高峰期的702家下降至282家,全市场股份质押市值占比由最高时的接近10%降至4.07%,股票质押风险大幅度收敛。存量公司风险方面,通过多种方式压降,两年来风险公司较最高峰减少432家,风险公司出清速度明显加快。
四是抓监管机制,提升上市公司监管效能。上市公司高质量的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监管,两年多来,我们深刻把握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这一监管目标的基本内涵,统筹好市场监管者和发展者的关系,以高质量发展为遵循优化监管机制。坚持监管关口前移,在事后问责的同时注重前端防范,对大量问题抓早抓小、以监管促规范取得明显成效;坚持分类监管,针对性制定各类公司的监管安排,通过“抓两头、带中间”带动整体公司质量的提升;坚持优化内外部监管体系,形成了各方密切配合、同向发力的良好局面。
五是抓“出口关”,加速推进常态化退市机制。长期以来,市场对退市有不同的视角和看法,有的认为要将退市数量与上市数量挂钩,要“大进大出”;有的认为退市将造成公司与股东个体利益受损,要尽量少退。这两种看法都不妥,对退市的评价不在于数量,而在于是否“应退尽退”。2020年中央批准《健全上市公司退市机制实施方案》以来,我们“靶向”发力精准打击“空壳僵尸”和“害群之马”,退市改革取得巨大成效。今年强制退市42家公司,加上2021年强制退市的17家,两年退市家数占30多年来全部已退市公司总量的40%。这些公司的退市,是对市场投资理念、生态系统的深刻扭转,解决了证券监管资源长期与风险公司的无谓纠缠,更是帮助地方政府腾出手来更好谋划发展。退市常态化是困扰资本市场30年的难事大事,取得今天的成绩实属不易。
二、上市公司结构不断优化,充分体现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工作丰硕成果
通过上述不懈努力,资本市场功能进一步优化,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更加牢固。我们高兴地看到,两年来,上市公司数量快速增加,一周前境内上市公司数量正式突破5000大关,与2019年底相比增长了近1/3,与十年前相比更是翻了近一番;除数量增长之外,更为重要的是,代表高质量发展内涵的上市公司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尤其体现在行业更“新”、规模更“大”、盈利更“好”、融资更“平衡”等方面。
一是行业结构不断优化,凸显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辉煌成就。截至11月18日,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上市公司家数合计1831家,占全部上市公司的37%,资本市场日益成为“硬科技”、“三创四新”、专精特新“小巨人”的聚集地。5000余家上市公司中,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上市公司超过2500家、占比超五成,这些公司中30%都是近两年登陆资本市场,资本市场服务创新战略不断提质增速。同时,行业发展更加平衡,实体上市公司利润占全部上市公司的57.3%,已经超过金融上市公司,金融和实体经济结构性失衡的局面得到了显著改善。
二是头部公司量质齐升,突出上市公司“头雁”效应。上市公司家数不到全国5100多万户企业数量的万分之一,但涌现出一批各行各业的头部企业,上市公司结构更体现龙头效应。目前,A股市场市值超过1000亿元的公司115家,较2019年底增加了31家,增幅近四成。这些千亿元市值大公司,市值合计28万亿元,占上市公司总市值达35%,具有系统重要性;2022年前3季度实现净利润2.5万亿元,占比57%,对经济的带动效应显著。从行业分布看,金融、能源等传统行业35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司41家,呈现出“多点开花”良好态势。
三是经营情况稳中向好,展现出强大的发展韧性。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上市公司得益于国家一系列援企支持政策,积极复工复产,业绩持续稳定修复,工业类上市公司两年净利润年均复合增长率29.2%,显著高于规上工业企业15.1%的增速。尤其今年以来,受俄乌冲突、能源资源结构性调整等国际不利因素影响,叠加国内疫情反复,上市公司盈利仍保持增长。2022年三季报显示,上市公司盈利4.4万亿元,同比增长3%。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上市公司仍保持较高的研发投入水平,2021年研发投入占全国企业研发经费的49.6%,较2019年底上升7个百分点。
四是融资结构得到改善,充分显现资本市场功能。近年来,上市公司直接融资比例稳步上升,2021年,上市公司直接融资6.7万亿元,占上市公司融资总额近三成,创历史新高。直接融资中,股权再融资和交易所市场债券融资合计2.5万亿元,占直接融资近四成,比2019年提高8个百分点,资本市场助推优化融资结构作用更加明显。同时,2021年,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交易金额达1.8万亿元,占全国并购重组交易金额的近五成,配套融资422.4亿元,有效推动实体经济做大做强、转型升级。
五是不同所有制企业竞相发展,彰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优势。超大体量的国企与数量众多的民企同台竞技,是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的重要特征。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由于所有制结构的不同,在资本市场上各自有着鲜明特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家数少,但体量大、质量优,公司家数仅占全市场的26.7%,但资产、利润分别占全市场的78.6%、69.3%,是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重要体现。民营上市公司数量多、活力强,公司数量超过3000家,占比约2/3,这些公司行业覆盖广、竞争活力强,在科技创新、吸纳就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不同所有制的企业在资本市场深度融合、相互借鉴,成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富有活力的生动写照。
三、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实施新一轮行动方案为抓手将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工作向纵深推进
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美好图景,提出了“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等任务。这些任务的实现离不开资本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也离不开一个高质量的上市公司群体。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提高直接融资比例”,昨天,易会满主席在致辞中提到,“提高直接融资比例是方向、是结果,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是路径、是过程”。我们深刻认识到,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的基石,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是充分发挥资本市场资源配置、资产定价、风险缓释等功能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内容。当前,上市公司还面临一些问题:有的公司经营效益还要改善,长期亏损或处于盈亏边缘;有的公司市场认可度有待提高,虽然利润总体稳步上升,但估值长期徘徊不前;有的公司规范治理内生动力还不足,治理水平离各方期待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有的公司发展活力还需增强,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尚有差距,许多“卡脖子”领域还没有突破性进展。这些问题充分说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这项工作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近日,我们在广泛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新一轮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三年行动方案。如果说过去两年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工作的主要特点是“治乱”;那么,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新一轮方案的核心将是“提质”。我们力争用3年时间,大力推动上市公司“五种能力”持续提升,使上市公司结构更加优化,市场生态显著改善,监管体系成熟定型,上市公司整体质量迈上新的台阶。下面,我就新一轮行动方案的重点工作,与大家做一下交流。
一是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制度规则体系。制度建设是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根本保障。去年底,我会完成了上市公司监管法规体系整合工作,法规数量大幅压缩60%,这是资本市场上市公司监管法规体系30年来的首次全面整合修订。下一步,我们将重在提升规则“质量”,全面启动监管法规“实质性修订”工作,补齐一批缺失的规则、修改一批滞后的规则、理顺一批杂乱的规则,构建以上市公司监管条例为核心,以信息披露、公司治理、并购重组、退市和破产重整、监管执法5个方面规章为主干,以证监会规范性文件和交易所自律规则为重要组成部分的“1+5+N”的上市公司监管法规体系,全面提升监管法规的科学化水平。
二是进一步提升上市公司治理水平。公司治理怎么样,归根结底是制度和意识的问题,制度约束的是底线,意识强化的是内生动力。要加快监管制度供给,聚焦深层次问题,针对性完善制度规则和监管安排,增加法治的“硬手段”。要开展公司治理最佳实践案例创建活动,促进各上市公司不断探索、借鉴、融合,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将重视治理的意识根植入上市公司,形成规范治理的“软约束”。证监会将持之以恒地抓好公司治理监管,引导督促上市公司形成一套符合中国国情、适应上市公司实际、行之有效的公司治理约束机制,推动上市公司整体治理水平持续提升。
三是进一步深化增量存量改革。上市公司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在增量存量两端同向发力,形成优质企业越来越多、劣质企业越来越少、全体企业越来越好的发展格局。在入口端,要持续落实优化发行上市条件的要求,严把审核质量关,加大资本市场对优质企业的扶持力度。在融资端,持续优化资本市场融资制度,完善并购重组监管机制,更好促进产业链供应链贯通融合。在出口端,要巩固深化常态化退市机制,在强化制度执行上持续发力,确保退市改革执行不走形、不变样,坚决把“空壳僵尸”和“害群之马”清出市场;优化上市公司破产重整制度,支持符合条件且具有挽救价值的危困公司通过破产重整实现重生。
四是进一步提高监管的适应性时效性引领性。近两年,上市公司数量持续增加、业态不断创新,监管效率和监管质量的矛盾日益突出。面对新形势,必须大力推进监管转型,通过转机制、转方式、补短板,全面提升上市公司监管质效。要完善全链条监管机制,打造上市公司监管“工具箱”,切实提升监管系统性时效性。要深入贯彻落实分类监管、科学监管、精准监管的理念,强化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联动,进一步提高“发现问题、处置风险”的能力。要针对财务造假、占用担保等重大违法行为的新变化新趋势,构建监管长效机制,开展防范打击财务造假、占用担保的专项治理。通过这些工作,打造职责清晰、流程规范、运转高效的上市公司监管新格局。
五是进一步增强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强大合力。实施新一轮行动方案,更加需要巩固强化共治共享格局。要进一步强化与各方的协作联动,在提升规范运作水平、推进提质增效、处置突出风险等方面增强合力。也希望有关各方与我们一道,共同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再创新局面。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当前全党全社会正在掀起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热潮。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工作方针和“四个敬畏、一个合力”的监管理念,持续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为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积极力量,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