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同学们,各位家长、嘉宾、老师: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在C座新楼相聚,举办2023届学生毕业典礼。你们的人生就像这座新楼一样即将开启新的篇章。在此我代表化学学院,祝贺2023届所有毕业生圆满完成学业,迈向人生新的阶段!看着台下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初次见到你们的场景在我脑海中不断浮现,很多同学我在高中阶段就认识你们,见证了你们的成长。但很快你们就要奔赴世界各地,“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行将离别,作为老师,作为你们的学长,我还有很多话想对你们说。
第一、牢记院史,轻装前行。北京大学化学学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荣的传统,在校期间,大家也共同为化院庆祝了110周岁生日。百余年前,我们的前辈在风雨飘摇的旧中国探索现代科学,在京师大学堂创办格致科化学门。百余年间,一代代北大化学人始终牢记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的使命,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今天追忆这段院史,不是想让同学们向人夸耀自己出身高贵、光环加身,而是希望大家从厚重的历史中汲取力量,拥有追求卓越、挑战自我的使命和勇气,成长为这个民族最有担当、有作为的一代人。
第二、立足专业,顺应变化。化学研究物质的结构、性质和转化过程,从字面意义上理解就是关于“变化”的科学。我们习惯于在微观世界探寻物质发展和变化、生成和消逝的规律,却在很多时候忘记将这种规律应用到人类社会和日常生活中,对变化所带来的不确定性感到焦虑。事实上,变化是常态,不变只是暂时的。北大是常维新的,在大家求学的四年、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给足了空间去求真,去探索。我相信大家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化学学术水平的提升,思维模式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具备了应对时代变化的能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希望大家能将认识世界发展大势,跟上时代潮流,作为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常做常新。
第三、接受缺憾,接纳自己。北大是一座永远的校园,她小心呵护着每个人的理想主义,让我们养成了对一切不完美事物挑剔的习惯。如今,你们中的很多人就要离开校园了,在很长时间里你们身上都会刻着这样的烙印。但是,同学们,生活本来就是问题叠着问题,世界本来就是矛盾连着矛盾,我们在追求解决方案的同时,也不要忘记与世界和解、与自己和解,对他人少一分求全责备、多一分宽容理解;对自己少一分懊悔遗憾,多一分坦荡从容。无论是学习,教书还是生活中,我们都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人所能做的只是:竭尽己力,成败在所不计。冯友兰先生说,能够这样做,人就不必拳拳于个人得失,也不怕失败,就能保持快乐,这就是所谓“尽人事,知天命”。我想,无论是“内卷”还是“躺平”,能领会这个道理,内心自洽、接纳自己是很有必要的,是必须的。
第四、热爱生活,拥抱世界。自然科学从十五世纪下半叶开始获得了日益迅速的发展,到今天包括化学在内的各个学科已经高度专业化,专业到不同实验室甚至同一实验室的不同人之间,都可能互相搞不懂对方的研究。可是,把自然界分解为各个部分,把各种自然过程和自然对象分成一定的门类,只是最近几百年来为了认识自然界所采取的一种方法。而世界本身并不是像各个学科一样可以截然分开,一部分归化学管,一部分归物理、数学或者其他学科管。同学们,我们沉浸在实验室和学校太久了,不要忘记外面的世界也很精彩、很多元,也很矛盾,生活不只有眼前的仪器,还有我们身边的朋友,还有诗和远方。记得疫情期间,学工老师给学院报过同学们申请出校的事由,有的想去欧美汇上一节舞蹈课,有的想去美术馆看一场展览。当这些事情无法给予审批的时候,我们和大家一样难过,因为那才是生活本来的样子。如今恢复了从前的烟火气,恳请大家永远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多一份对身边人的关心和爱护,用你我的热情拥抱这个多彩的世界。
同学们!千言万语,说不尽对你们的嘱托和挂念。衷心祝愿大家在热爱自己,关心家人今后的道路上奋蹄扬鞭、不断进取,我们在化学学院盼望着听到大家的好消息。希望大家常回家看看!
祝愿你们天天快乐!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