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老师、家长,各位即将启程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艺术学院2019级文化产业管理方向的本科生司惟中,很荣幸能够作为本科生代表,在这场总结与告别的仪式上与各位一起回望我们的四年时光。感谢老师、家长的拨冗出席,感谢工作人员的幕后准备,感谢每一位毕业同学的在场。和入学时一样,我们再一次成为了典礼的主角,在四年本科生活的摸索、踌躇、昂扬、欣喜、消沉与挣扎过后,印着北大艺术学院凤凰logo的剧本,终于到了尾声。
实话说,2019级的本科生,是“被迫”与时代转向的脚印同行的。前十八年横冲直撞的努力,让我们进入了燕园,恰好和北大的转型、中国的转型乃至世界的转型“碰撞”在了一起。于是,入校半年之后,我们就回家上了网课,此后的几年,每个人都跌跌撞撞地适应着新的变化,那些被压缩的期待,不期而遇的机会,失而复得的体验,让我们见识了成人世界让人不安却又充满惊喜的一面。在这样的洪流中,我们可以相对骄傲地说,至少每个2019级的同学,都在故事章节的末尾,找到了自己暂时的、安定的归处。
在艺术学院的这四年里,我们的思想游走在艺术的边界线上:艺术史研究中的艺术,拍卖市场中的艺术,文化产业中的艺术,人工智能创造的艺术,当代艺术现场的艺术……我们习得了艺术扮演的一个个角色。相应地,作为北大学生的我们,作为艺术学院学生的我们,作为社团组织、学工部门、实习单位、科研小组中的我们,也习得了自己扮演的一个个角色。艺术学院的课堂是不拘一格的:从史前到当代,从中国到全球,从媒材到媒体,从艺术家到市场,从艺术到社会,当思想的涉猎日益广泛,我们的行动也嵌入更大的世界,更丰富的行业与领域,或坚守于此、或迁移别处,相同的教育从来不必要求完全一致的足迹。艺术带给我们理想,学艺术则带给我们现实。幸运的是,如果你也认同的话,这似乎恰好是北大人的内在品格,在北大学艺术,是在浪漫、热情的理想主义与骨感、审慎的现实抉择之间所达到的平衡。
前几天回看2019年刚入学时我们班级的合照,再看今天的各位,发型、妆容、衣着、姿态都有了很多的变化,用一种直觉的描述:每个人的气质都仿佛更加“聚拢”,比以前更加像“自己”了。这四年里,我见证了很多朋友,也包括我自己打破、重塑、认同自己的过程。而在发现自己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友谊、知己,发现人与人之间的联结,发现差异、共鸣,发现碰撞的思想,发现相遇和别离……这些美好的、珍贵的东西不一定发生在课堂和书本,也发生在星空下的湖边长椅、歌声回荡的石舫和静园草坪、挂满社团展板的三角地、千人夜奔的五四操场和凌晨五点被手机屏幕照亮的脸,这些或许才是我们毕业时急于纪念的原因。
不同个体对时间的体验向来不是均质的。有时候,毕业季是一个漫长的季节,时间在一件件收拾的行李中,在二手市场三五块钱的还价声里,在四十度高温下扎在游客堆里拍摄的毕业照上无限延展,给我们纪念、回望和反思的机会。有时候,毕业季也是忙碌的,艺术学院的学生可以说是格外忙碌,毕业论文、毕业实习、毕业剧作、毕业大戏、毕业展览等等,我们笨拙地模仿着艺术人、学者或是商业精英的姿势,兵荒马乱地在创作、写作和工作的状态中来回切换,见证一个又一个夏日凌晨四点的微亮天光。这些关于毕业的、关于离别的细微情感,是青春的禀赋,也是被保护的结果,因此感谢学校、老师、父母、家人、爱人和朋友的爱与支持。
毕业典礼是一场永不落幕的大戏,只是年年更换演员。这场典礼的结束,意味着这个季节之于我们的结束,但反过来想,我们也即将奔赴下一个舞台。从这里开始,我们将会真正形成属于自己的世界,并在未来的某一天带着自己的世界回到燕园,回到红六楼重聚。期待那一天的到来,期待我们自己书写的剧本,可以在更广阔的平台上演。
祝大家毕业快乐,前程似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