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两个百年”历史交汇之年,握住兴业银行事业发展的接力棒,深感人生之幸和责任之大。衷心感谢社会各界的关心厚爱和 6 万多名干部员工的团结奋进,我们拿到了新的赶考之路上第一张成绩单:对公客户超过 100 万户,表内外资产超过 10 万亿元;不良贷款率、不良贷款余额继续“双降”,拨贷比、拨备覆盖率再次“双升”;进入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第 3 组,明晟 ESG 评级连续 3 年保持我国银行业最高级;贷款超过 4 万亿元,绿色贷款、普惠小微贷款、中长期制造业贷款增速均超过 40%。
面对成绩,我们必须致敬历史。成立 34 年,从白手起家到今日兴业,“变”与“不变”的二重奏里藏着兴业密码。不变的是初心,“为金融改革探索路子,为经济建设多做贡献”,成为所有兴业精神的源头,代代相传。变的是理念,从“拾遗补缺”的定位到“一流银行、百年兴业”的愿景,从高歌猛进到高质量发展,背后是时与势的沧桑变化。把握大势、顺势而为,保证了我们始终能够抓住大机遇、规避大风险。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新时代到来,兴业人汲取历史营养,与时俱进,逐步探索形成了以“商行 + 投行”为核心的战略体系,历经政策变化、市场洗礼、疫情冲击,我们风雨无阻,战略展现出强大生命力。坚守初心,坚定新发展理念,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既是我们对历史负责的态度,也是我们逐梦前行的底气。特别是当前,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标注了新方位,我们必须胸怀国之大者,树牢系统观念,承担更重责任,跑出战略实施加速度。
——我们要着眼“科技 - 产业 - 金融”现代经济新三角循环,提升直接融资速度,下沉间接融资重心,为实体经济提供多元化、全周期优质金融服务,促进科技创新、一二三产业融合和大中小企业共生,推动客户结构、业务结构持续优化,把发展的根基打得更加扎实。
——我们要着眼“减污 - 降碳 - 增绿”生态文明建设重点任务,担当国内首家赤道银行的先行者使命,继续引领绿色金融创新潮流,助力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戈壁荒滩变为金滩银滩,进一步擦亮特色优势。
——我们要着眼“资产构建 - 产品创设 - 产品销售”价值链条,持续完善大投行、大资管、大财富体系,让实体经济价值创造源泉和人民群众资金源泉交汇合流,奏响产业优、百姓富的动人乐章,不断扩大发展新空间。
我们也深知,战略转型是一场等不得却也急不得的持久战。商业世界写满了船小好调头、大象难跳舞的故事。致广大而尽精微,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是漫长征程中最快的路径。
——我们要全力加快数字化转型。在科技日新、万物互联的时代,信息不对称问题大为缓解,金融运行的底层逻辑从财务三张报表转向数据第四张报表,从大数定律转向大数据,从“二八定律”转向“长尾理论”。金融逐渐卸下拒人千里的冰冷面孔,变得更加普惠、更有效率。我们要全面建设数字兴业,把支行网点建在各类消费互联网、工业互联网的 APP 上,让我们的金融服务融入更多的企业生产和群众生活场景,促进产业一体化、公私一体化、城乡一体化。
——我们要持续推进体制机制改革。经过数月集思广益,我们开始实施科技、零售、企金三大条线组织体系改革,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加大科技支持,以前所未有的决心推进公私联动。我们推动总行领导按照战略功能分工,将部门职能进行跨条线设置,鼓励全行建立各类任务型敏捷组织,不断打破“部门墙”“条线墙”“公司墙”,提升组织活力。
——我们要深度开发人才第一资源。创新是我们这家银行的生命,人才是驱动创新的根本。我们积极建设学习型组织,加大教育培训投入,帮助员工持续提升自我,适应快速变化的时代。我们聚焦重点领域,大力优化人才结构,实施科技人才万人计划、绿色人才万人计划、行业专家人才计划、战略力量倍增计划,首批 2000 名科技英才已经如约而至。我们不断打破思维枷锁,鼓励首创精神,鼓励员工以合规的方式,创造性解决各类现实问题,让爱拼会赢的经典曲目广泛流传。
——我们要全面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百年变局持续演化,世纪疫情阴影不散,市场暴涨暴跌屡次刷新认知,风险多发、善变、易传染。我们要在无声处听惊雷,在做好传统风险防控的同时,做好各类新型风险的压力测试,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努力走在风险曲线前面,守住不发生重大风险的底线。数字时代,尤其要对科技风险保持足够敬畏,坚守科技向善伦理,不断完善设备、技术、模型、算法,全力守护银行的宝贵财产和客户的神圣权益。
再次回望历史,一代代弄潮儿成就了当代的幸运儿;展望未来,今天的逐梦人就是明天的筑梦人。我们要坚持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只争朝夕,争创佳绩,不负历史,不负时代,不负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