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校长曹雪涛在2019届博士研究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做无愧于时代的真学问、大学问

2019年6月28日,南开大学2019届博士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分别在津南校区、八里台校区举行。南开大学校长曹雪涛在毕业典礼上做了主题为“做无愧于时代的真学问、大学问”的致辞:

尊敬的各位导师、各位来宾,亲爱的博士毕业生:

大家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2019届博士研究生毕业典礼,共同见证你们圆满完成学业、获得南开大学最高学位。这是一个属于你们的节日,也是属于你们的导师、家人、亲友、属于南开的节日。首先,我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向你们表示最热烈的祝贺!作为校长,作为导师,我深知,这份成绩与荣誉的背后,凝结着太多的期许与付出,我提议,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向多年来给予你们支持、关爱、提携与包容的每一个人,特别是向在座的各位导师表示诚挚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同学们,获得博士学位是对你们数载寒窗、执着学术的肯定与褒奖,这一纸证书的背后,记录了你们苦乐相随、学有所成的过去,更意味着一段希望与挑战并存的新征程即将开启。今天的典礼是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南开大学建校100周年之际,母校为你们举办的出征式,从明天起,你们将带着祖国和南开的期望嘱托,带着“大公”襟怀、“最能”之力整装出发。不管你们未来走向何方、在何种岗位从事何种职业,都请牢记报国使命、恪守“公能”品格,把南开精神铸于心、化于行,不忘初心、不负韶华,做无愧于这个伟大时代的真学问、大学问。

巍巍南开、世纪峥嵘。百年南开走出了一条与中华民族休戚与共、与时代发展同向同行的奋斗之路。1935年的9月17日注定被载入史册,正是在那一天的南开新学年“始业式”上,面对神州陆沉、存亡绝续的时局,老校长张伯苓告诫南开学子,务必“认识环境”,务必“努力干去”,他勉励大家,“要公、要诚、要努力”。他发出了“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这著名的“爱国三问”,成为南开人激扬力量、振奋精神的拷问,爱国报国自此深深扎根在一代代南开人心中。今年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南开大学时再次高度赞扬了老校长的“爱国三问”,称爱国主义是南开的魂。同学们,你们的担当与作为将是对“爱国三问”在新时代的最好诠释,希望你们以实际行动回答好、践行好这一历史之问、时代之问、未来之问。

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正在经历一场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我们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全体南开人更要传承好“知中国,服务中国”的宗旨,以“爱中华,复兴中华”的卓荦作为担起新时代赋予你们的责任与使命。

在建校百年毕业典礼这个特殊的时刻,我想,有三点期待与你们共勉。

第一,求真唯实,锻造为公坚守的学术风骨。欲成大业,必先修心。做大学问首先要做真学问。张伯苓曾反复教导南开学子,“诚乃一切道德事业之本源”。我理解,这个“诚”就是我们在学术研究中必须坚守的“真”和“实”,是我们为人为学的标准、底线和操守。

科学是追求真理的伟大事业。没有质疑就没有发现,没有批判就没有革新,科学的价值就在于不断地去伪存真、穷究其理。在求真求实的实践中,不仅催生了重大理论和技术发现,更让科学精神固化为支撑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动力源泉。“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勇于打破科研禁忌,攻克世界级学术难题,创立了卡门-钱氏公式,今天的火箭设计师仍受益于他的理论;“黄土之父”刘东生数十年如一日,面对枯燥的黄土测量数据,他首创了新理论、开辟了新领域,建立了全球变化国际对标标准;“中国天眼”的发起者和奠基人南仁东,为了给FAST工程项目找到合适的选址,苦苦搜寻、反复论证了11年才得以最终确认。我们致敬这些科学家的杰出贡献,更礼赞他们身体力行并示范传扬的科学家精神!要做真学问,就必须坚定追求真理、敢为人先的理想与信念,在未来的工作中,更要做到不弄虚作假,不投机取巧,不人云亦云,不粉饰遮掩,时刻保持新时代知识分子的格局与担当。为公、求真是南开人的品格与操守,更是中国人的风骨与气节,望各位务必牢记!

第二,追求卓越,发扬百折不回的南开精神。我常说,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做到优秀还不够,还要追求卓越、争当一流。我们要致力于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在未知未来中求突破,努力提出新理论、设计新方法、开辟新领域,下大力气解决那些受制于人的“卡脖子”问题,开展更多从“0”到“1”的原创工作。南开人就是要有这样的格局、这样的自信,引领创新潮流,推动人类进步。

当然,创新之路从来都不会一帆风顺,每个人都会面对前进路上的各种困难和挑战,甚至挫折和失败。经历血与火洗礼的南开厚植了“愈挫愈勇、越难越开”之精神,南开人把这种精神代代传承、发扬光大。比如,李正名院士领衔创制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绿色农药,一举打破了少数发达国家的长期垄断,为我们这个农业大国的发展作出了革命性贡献。成就的背后是一段异常艰苦的探索:一项基础研究少则5年,一段毒理环境生态评价要上百次的测试,从开发研究到注册登记要历经十几年,而研制成功的概率仅有八万分之一……面对这些,李正名先生从未动摇,在他看来,“这个工作总得有人去做,这份风险总得有人去担。如果大家都不做,就永远不会有中国自己的原始创新,我们就永远受制于人”。这就是南开人的担当!

当今世界,各种创新要素不断汇聚,创新能量竞相迸发,未来将面临更多全球性的复杂问题,希望你们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融入全球创新体系,力争在各行各业的核心关键领域有所突破,成为助推中国创新发展的先锋力量。望各位务必牢记!

第三,矢志奉献,强化学以报国的使命担当。南开自建校伊始就以爱国、救国、报国为己任,深怀强烈的家国情怀和大义担当。早在上世纪30年代,时任经济学院院长的何廉教授积极推进经济学教学研究的“中国化”,率先倡导开展中国社会经济研究,发布“南开指数”,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作出了重要贡献,也奠定了今日南开经济学研究重镇的地位。

今天的南开学人自觉传承了这份学术为公、科研报国的使命,比如:饶子和、张伟平院士的成果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在世界学术舞台上发出中国声音、南开声音;周其林院士独创性地发展了新型手性螺环配体及催化剂,陈军院士团队开展先进电池材料与技术研发,郭东升、丁丹团队研发“可激活”纳米药物,为解决国家战略需求作出了突出贡献;陈永胜、李伟教授的成果实现转化,为我国相关产业发展提供了核心技术支撑;叶嘉莹先生矢志传承中华古典诗词文化,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初心不改;逄锦聚教授历时四年撰写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论》,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新路。这些学养深厚的南开之师是你们一生为人为学的榜样。

当然,我也欣喜地看到,这些成果也凝结了你们的智慧与汗水,你们在南开接受了严谨扎实的学术训练,你们的努力与建言已化为南开走向世界一流的宝贵财富。希望你们怀揣淑世为公的情怀,把事业发展与人生价值结合起来,把个人进步与国家命运结合起来,“秉公尽能”地投身于新时代爱国报国的实践中。望各位务必牢记!

同学们:

再过111天,我们将迎来南开大学百年华诞。在昨天的本科和硕士研究生毕业典礼上,我寄语大家“把小我融入大我,做新时代‘顶天立地’的南开人”。希望你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把学习奋斗的具体目标同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结合起来”,以“海一样的胸怀”“山一样的崇高”,作出属于你们这一代南开人新的历史贡献!也借此机会,诚邀各位新校友在金秋十月重回母校,与我们共同见证南开新百年的到来!

最后,祝同学们工作顺利,前程似锦,凯旋南开!

谢谢大家!(南开大学新闻网)

相关推荐

南开大学校长曹雪涛在2022年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寄语毕业生:创新竞进 破浪前行 以青春之我筑就伟大征程

2022年6月21日,南开大学2022年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八里台校区举行。校长曹雪涛以“创新竞进 破浪前行 以青春之我筑就伟大征程”为题,为南开大学新一届毕业生送上真挚嘱托。 创新竞进 破浪前行以青春之我筑就伟大征程——曹雪涛校 ...

0 0 投票数
文章评分
订阅评论
提醒
guest
0 评论
最旧
最新 最多投票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